晨读——信念的相互

目录 博客

今早看到一句话:“信念促成疾病,醒悟便得康复。”我将这句话反复咀嚼,它似乎成了这些年许多人的映射。
在心灵的身处,有一种叫做“道”的东西,而洞见之中又包括了:良知、命运的束缚,观察、感知。
天尚未亮的时候我便醒来,而我那几个朋友刚刚在夜店出来发表完更新吃宵夜,时间的作息注定了我们沟通时的清醒状态,有时候我是迷糊的,而我清醒时他们说话已经含糊不清。
人活着的方式不同,适合自己的便是好的。我也享受长途奔波后归家的晨读,晨运,爬山,撸铁,大扫除干家务,但是如果长期如此而不去忙碌同样也会渴望在外面忙碌,劳逸结合并不是闲下来以后什么都不做,只是换一种方式汲取生活的良性磁场,不要总是在他人的倾诉和解决求助者家的问题中过活。
说到底,生存跟生活是不一样的。
摘录一章节的晨读笔记送给大家,我很喜欢;
《依循“平衡”和“流动”的方式》
身为人类,我们各方面都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,唯有如此才能发展自身的潜能。同样,我们也有帮助他人的需求。若没人需要我们,若我们法帮助他人.生命会就变得寂寥并枯萎。因此助人不只是服务他人,也是服务自己。助人通常是双向的,如同合伙关系,它透过维持平衡加以调节。当我们的需要被满足,我们也会想要回报,以回归施与受之间的平衡。有时,回报只能达成部分平衡,例如回报父母。父母所给予的远远超过我们在爱中升华所能回报的。
因此,对于这种巨大程度的给予,我们所能回报的就是看到他们所给予的一切,并衷心献上感谢。此处若想要真正给予回报以回归平衡,并享受其美好感受,就只能透过将所接收到的传递下去而达成,例如,将接收到的传递给子女或他人。
施与受发生于两个层次。第一种层次发生在平等关系之中,双方高度相同,双向付出。另一种层次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,或说是发生在一人拥有较优渥的资源,而另一人则有较多需求的情况下。这种层次相当不同,在这种层次里,施与受就像河水向下流,曾经接收到的如今被传递出去。这种施与受更伟大,因为它同时着眼于未来。这种给予的方式使得“给予之河”增长壮大,给予者也被带入一条持续扩增的流动之中。
如果希望这种助人形式成功且延续久远,我们就需要先接收他人的帮助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产生帮助他人的需求和力量,尤其当接收到的帮助是如此迫切地满足我们的需求时。另一个成功助人的条件就是:我们能够且愿意给出他人真正所需要的。否则助人将是徒劳无功,因为我们无法进入流动之中,它将带来分离,而非汇合。

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