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自述
目录 博客
海灵格说:“当施与受能够平衡时,我们将经验最深沉的满足。”
从前我听说过他的名字,却不曾去想他将灵性学术研究得如此之深。海灵格是德国心理治疗师,也是“家庭系统排列”创始人。据说他年轻时是天主教神父,曾在非洲祖鲁族地区生活二十年,之后接受心理分析、完形疗法、原始疗法及交流分析等训练。他发现很多个案皆跨越数代并涉及家庭其他成员,进而发展出“家庭系统排列”的许多新洞见与新技巧。
家庭系统排列真的很有趣,但是如果不接受的人可能觉得有点“玄”。玄也好,科学也罢,这些心理治疗师时常都会谈及荣格的观点,可见除了弗洛伊德之外荣格的影响力也不容置喙。
我喜欢荣格,喜欢到了极点。
荣格有个论点是我面对人群里始终记得的重点——面对知识水平较高智慧水平也较高的病人,精神病医生单单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,除了理论性的假设之外,还必须了解一点——病人治病的原因何在,否则,他只会引起不必要的抗拒。
也就是说,不要把病人当成一堆数据,药品处方,他们需要的是有人理解,想要这些人不抗拒首先你要懂得他们过往的重要性,不要单纯的因为精神疾病就判了人家死刑。
好多人一见到我就说:“我感觉我心理有问题。”
我对此不会有任何安慰,回道:“绝大部分的人都有心理问题,甚至精神问题,正常得很。”
有些人只喜欢单纯的诉苦,你若是让他及时就诊或者找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咨询,他们又会否决自己的问题。
“我还没到那个地步。”
“我感觉自己是可以调节的。”
“吃药?那可不行,我没那么严重。”
所以每次和他们沟通了胜于无,废话连篇,我最后懒得理会不是冷漠,而是交流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。
发表评论